信阳寻梦,问道毛尖
浉河港官网-正宗原产地信阳毛尖、信阳白茶、信阳红批发首选 / 2018-08-28 / 浏览次数:1805
五千年来,茶滋养着中国人的身心。茶是文雅的,传统文人立身七艺,琴棋书画诗酒茶。茶亦是世俗的,晨起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或俗或雅,茶之于中国人,是一门生活化了的艺术,亦是一种艺术化了的生活。 
信阳毛尖
  自唐伊始,茶经济成为中国传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。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先生曾明确提出:“传统中国人,曾经用茶叶、丝绸和瓷器几乎将全世界的钱都赚了回来”,此言不虚。 

  文化的茶让人心驰,而经济的茶则让人神往!盛世则茶兴,无论是茶经济,还是茶文化,如今再次面临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。面向未来,中国将有可能继唐、宋、明清之后,再次站上茶的历史巅峰,而我们将有幸经历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。这都在召唤我们去追寻茶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轨迹,从而能够给人带来新的启迪。 
信阳毛尖
  曾经有人说过,河南在中国的位置,就是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。虽是戏言,不无道理。单就茶文化来看,近三千年来的中国茶文化,前两千年河南引领茶文化的发展。兴于唐盛于宋的两大茶文化发展高峰时期,以东都洛阳和东京汴梁为茶文化中心地带。北宋以降,近一千年以来,随着中国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移,河南从引领茶文化转而演变为以生产名茶为主,饮茶习俗深植民间,如味入水,越千年而不显。至今在河南的乡下,最普通的乡村主妇,遇有客人来访,总要呈上一碗粗茶,有时甚至只是白开水。每有朋友以此为笑谈,皆正言相告,碗中无茶,心中有茶,白水中有的是主人的一片心意。 

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关注河南的茶文化、茶经济,也是给中国茶文化、茶经济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标本。从中追寻到的规律不独是给现在的河南茶业,也必将给中国的茶业的以启示。 

  河南位列中国第一人口大省,人口上亿,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位。据2008年《中国茶业年鉴》提供的数据,河南现在人均饮茶量不足0.15千克,不足全国人均饮茶量的一半。如此大的人口密度和财富积累,以及中国潜力最大的区域性茶业消费市场,必将给河南茶行业提供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潜力。当今的中国茶业格局,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市场的特点。以郑州为中心,中原城市群为主体,全力开拓省内市场,是河南茶产业首当其冲的问题。

  河南的茶文化现象遍布全省各地,东都洛阳的唐代茶文化、东京汴梁(今河南开封市)的宋代茶文化、济源的唐代茶仙卢仝,以及遍布全省各地随处可见的茶文化遗迹。 

  名优茶的生产则集中在豫南地区,信阳地区的信阳毛尖,南阳桐柏县的桐柏玉叶,驻马店的白云毛峰。茶区中尤以信阳地区信阳毛尖声誉卓著。 

 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诗曰:“从来佳茗似佳人!”,在茶文化史上拥有崇高地位的东坡先生,对信阳茶情有独钟赞曰:“淮南茶,信阳第一!”美人有约,佳期如梦,年复一年,淮南寻梦,问道春茶。 

信阳毛尖


  信阳茶的第一张金字招牌首推贡茶,始自东周,历唐宋。唐《食货志》载:“贞元江淮茶为大模”。唐《地理志》载:“义阳(即信阳)土贡品有茶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》载:当时进贡的“散茶出淮南。”源远流长千余年。 

  信阳茶的第二张金字招牌当属禅茶,始自光山县天台宗祖庭净居寺寺僧手植。唐代出身禅门的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赞曰:“淮南茶,光州上!”笃信佛教的女皇武则天饮罢信阳茶龙心大悦,敕令在车云山巅修造千佛塔,遗迹迄今犹存。宋代的东坡居士苏轼所作评价流传千古。曾经出家为僧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,登基后三上罗山县灵山寺,饮过信阳名茶灵山云雾后,御笔亲题“圣寿禅寺”四个大字。平桥区震雷山的雷峰寺,固始县西九华山的妙高寺,商城县的金刚台。皆是禅茶交融的完美典范。 

  信阳茶的第三张金字招牌最响亮,历代名茶,自唐伊始,绵延千年,名品辈出。唐代的蒸青饼茶“光州茶、义阳茶”,彪炳茶史。宋代蒸青散茶“龙溪、雨前、雨后之类。”明代信阳炒青绿茶曾以“小把茶”、“本山茶”为名。清代的信阳茶即以毛尖名播天下。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,1959年名列中国十大名茶,1985年国家质量银奖,1990年力压龙井荣获国家质量金奖。如今的信阳茶,信阳毛尖名播天下,地方名茶群英荟萃,罗山县的灵山剑锋、固始县的仰天雪绿、商城县的金刚碧绿。现今的信阳人,响应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号召,积极投身信阳红茶开发,孜孜以求信阳红,红中国。 

信阳毛尖

更多有关信阳毛尖信阳毛尖茶的资讯请关注:http://www.shihega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