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诗人在信阳游览品茗后诗兴大发,留诗云:
四望千佛育仙茶,
龙潭滋润萌翠芽。
焙揉毛尖煮浉水,
信阳品茗不归家。
诗中的「四望」即指四望山;「千佛」即车云山顶的千佛寺,相传为武则天因茶敕建;龙潭,即白龙潭、黑龙潭;浉水,即浉河。
茶友们可能对诗中的车云山、龙潭、浉河相对熟悉,却并一定了解四望山。四望山究竟是个什么山?在这首以茶为主线的诗中,四望山何德何能居于首位?
四望山位于豫鄂边陲的桐柏山、大别山之间,距信阳市中心40公里,为桐柏山脉进入信阳的第一高峰,主峰祖师顶海拔906米,登峰顶可望河南省的信阳、桐柏和湖北省的随州、应山四个县市,故名四望山。
四望山的茶树鲜叶质量高,在信阳茶区是很知名的。很多专搞加工的茶企,一旦收了四望山的鲜叶,甚至都会忍不住在朋友圈「嘚瑟」一下。看我们这位同行,连续三天收到了四望山鲜叶的高兴劲儿:
800米以上的茶园,湿度大,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与沉淀,口感自然更厚实。高山云雾出好茶,就是这个道理。
四望山开发程度低,响水潭国家林场就在此地,人工对自然的干预少,茶园里烂石、野草、三三两两的树,生态良好。特别是高山茶园不打农药和除草剂,省茶叶协会的有机肥项目,我们四望山的茶园就是其中一个示范点。老旱茶是信阳本地品种,芽叶肥壮短胖,叶面光润油亮,条索细嫩、白毫满披,色泽嫩绿泛白,香高味浓,回甘快、生津明显,但是产量低,不够尖细。所以,与后来从外地引进的大白、乌牛等品种相比,产量和卖相优势不够,但老茶客都知道,老旱茶最好喝,所以还是追捧老旱茶。今天重点给茶友们推荐的,就是四望山的这款手工大山茶。它除了鲜叶方面的优势外,还有手工制茶工艺的加持。制茶的,是接近60岁、有40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,看茶制茶出好茶。它的干茶看上去比较粗犷蓬松,很多习惯了「紧细」条形的茶友可能会觉得这款茶有点奇怪,其实这是因为手工揉捻相对较轻的原因。这样做出来的茶,滋味稳定持续,而且非常耐泡。

另外,得益于四望山高品质鲜叶的加持,茶叶非常肥厚,滋味非常充足,很好地体现了信阳毛尖作为「江北茶区」绿茶的特点。很多喝其他信阳毛尖觉得不过瘾、不抓口的老茶客,这款茶都能够征服他们的味蕾。
所以,初入茶界的茶小白如果没人介绍,可能是会忽略这款茶,但是老茶篓子一看叶底,便知它的份量。
当然,如果追求卖相和性价比,我们也提供特级的小芽供大家选择。如果不知道送礼选哪款好,而且要体现出送礼的诚意,不妨选择下面这款特级小芽。

它具备主流审美典型的「紧、细、小、浑」特征,一看就价值不菲,懂茶不懂茶的,都知道它是珍贵的好茶。

清明将至,这个春天因为疫情的原因,一杯春茶显得更加弥足珍贵。自饮,是对自己的一种犒赏;礼赠亲友,更是一份熨帖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