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眼下正是各大茶厂争炒头锅“明前茶”的旺季。记者了解到,由于工作苦、难度大,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炒茶工,明前信阳毛尖茶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。昨天上午,浉河港黄庙生态茶厂特意举办了拜师仪式,年轻的制茶师们,向明前茶第二代传承人正式拜师学艺。
“百草让为灵,功先百草成……曾寻修事法,妙尽陆先生。”
据介绍,浉河港是信阳毛尖的创始和发源地,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锅信阳毛尖就产自浉河港。 “制作雨花茶非常有讲究,采摘鲜叶时不能用指甲掐,而是要用手指捻,还不能在手心里捂得太久,不然会变色;手工揉捻时,非常讲究手上的力道,要‘先轻再重最后轻’;高温杀青更是要用手在120℃的铁锅内来回翻炒,手不能碰到锅壁。一个好的炒茶工,没有个七八年出不来。”黎志遐说,他研究制茶已经55个年头了。
“今年年初,我省公布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信阳毛尖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技艺入选省级‘非遗’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。然而,因为炒茶过程中的艰苦和寂寞,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本事了,信阳毛尖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。”浉河港黄庙生态茶厂厂长周开启说,今天举办拜师仪式,就是为了把信阳毛尖手工炒茶这一传统技艺,与信阳毛尖茶文化乃至制茶工匠们的精神一起,传承并发扬光大。
昨天在位于浉河港的近千亩茶田里,采茶女工正在忙着采摘新春头道茶。
更多有关信阳毛尖、信阳毛尖茶的资讯请关注:http://www.shihega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