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:众多茶会形式大于内容。黄鹤婷/摄
茶文化,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播形式就是茶会。每次参加茶会和茶人说起茶文化,总会觉得自己很庸俗,茶这等雅物喝到自己嘴里更是被糟蹋了,感觉自己参加这类特别雅的茶会也是特别格格不入。
如今的茶会,形式主题各种各样,但基本离不开一些要素:佳茗、名器、古乐,茶席布置也很精致,甚至出席者的穿着也有讲究。能称得上佳茗的自然不能是随手可得之茶,如果是普洱茶,产地必须是冰岛、曼松之流,班章、易武可以说是最低门槛了。树龄必须五百年以上的古树才能撑得住场面,百年树龄的顶多也就只能勉强入口。陈期一般也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甚至更有年份的。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百年六堡、六七百年树龄的古树红茶、四五十年的老白茶,在“老”的氛围下,老铁(铁观音)、老绿(绿茶)也是很受欢迎的。
好茶必须用好的茶器沏饮。烧水用昭和时期小泉仁左卫门清信的铁壶自然是上佳之选,但最起码也必须是柴烧落灰全手工陶壶。茶壶或者盖碗也要有来头,工艺美术大师手作自然是首选,国家级美术师也可,实在没有的话最起码也要五六十年代的厂壶或者明末清初的盖碗。
品杯也要有档次,李达的窑变天目、鹧鸪斑、兔毫一类的,晓芳窑早期的金签款天青八方杯也不错,偶尔也会看到诸如宋代的吉州窑木叶盏一类的高古瓷。
一边品茗一边欣赏古乐那是一大乐事,一般会用古琴或者尺八演奏。很多与会者都会陶醉在好茶和古乐之中,对于我这种不懂音律的人,最好是喝上一口茶汤,然后闭上双眼用最慢的速度把茶水一点一点的咽下去,不然有可能会睡着或者打扰到旁人。
当然,你也可以静静地欣赏被用心布置的精美茶席。如果席间有人问你对茶或者茶席的感觉或看法,一般交流几句即可,切记不可多语。如果是问及茶的话,古韵是最为通用的,不管是茶的年份也好,树龄也罢,古韵绝对能包含一切。如果觉得茶比较浓,那就用茶气强来形容,如果觉得茶没什么味道,用细腻来形容就对了。有时候甚至可以说说茶气在你身上行走、背门发汗之类的。
至于茶席,也有其中门道,但实在不懂也能应付。大多茶席都会摆上鲜花,如果花只有一两朵甚至只有一根枝条几片叶子,那大概是日本小原流的。如果是一大盆,那就是池坊的,这里一定要记住,池坊不是流派,是这些流派的祖宗,所以千万不能说池坊流,会贻笑大方。除了这些,茶会上还讲究穿茶人服、佩手串等等。
相信这样的茶会一定最能表现茶文化的雅,而且是大雅。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弄清当中的门道呢。相信只有博古中外、精通音律之武林高手,且嘴里还要有一条可以分辨水分子结构的舌头,才能有资格谈论茶文化。
其实,茶文化并不需要标榜,用最平实朴素的一面让大众参与进来,这才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所在。
更多有关信阳毛尖、信阳毛尖茶的资讯请关注:http://www.shihega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