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信阳,清灵,透明。绸缎般柔软的风在吹,天空的云朵,如含苞的花朵,一团一团地舒放。无论是田野、村庄,还是农舍、街市,一切充满着浓郁的茶香,洋溢着和谐的信阳毛尖之美……
信阳毛尖,美在其形。茶中极品,满披茸毛,熠熠闪光,芽长寸许,状若银针。泡之于水中,始见其卧浮,而后芽尖向上,挺立杯中,垂直徐徐浮动,宛若少女纤纤细腰翩翩起舞。当我看了赵佶的“瘦金书”,惊人的纤细,异常的优美,充满弹性的艺术形态。我才明白,原来“瘦金书”和信阳毛尖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也许在赵佶的眼里,书法就是少女的一支群舞,轻松地舒展一下腰肢,一张蜀素或是宣纸,就是一个舞台,一行行汉字呈现在纸上,就是一个个舞姿的造型。信阳毛尖浸泡于杯中,与其书法何其相似,它修长、匀称、轻盈、灵秀和风情万种,又是那样娴静、妙曼、抒情、优美,甚至连跳跃、旋转都远离了“胡旋舞”的急促与狂放。赵佶的赏赐,理所当然。信阳毛尖,外秀内慧,面对风流才子赵佶,美得恰当,美得从容。
信阳毛尖,美在其香。似乎从进入信阳市区的那一刻,便可以闻到那馥郁的茶香。中国是茶的故乡,信阳是中国北方古老而美丽的茶都。早在唐代,信阳茶叶已名声远扬。陆羽《茶经》有述:“淮南以光州上,义阳郡、舒州次。”这排在第一、第二的,都在信阳。苏轼曾赞:“淮南茶,信阳第一。”1000多年前,这位满腹才情、恃才傲物的大文豪,曾在信阳城外氤氲着茶香的大山里结庐而居,稍作休整。我们可以想象,每日有幽香的毛尖茶相伴,一定可以消除他胸中郁结的块垒,平复他忿忿而又怆然的心情。现代的信阳人种茶、护茶,懂茶、爱茶,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毛尖制作工艺,即“生锅、熟锅、初烘、摊凉、复烘、拣剔、再复烘、包装”。尤其是熟锅中理条的抓条、甩条,再加上三次烘干,可以使茶叶固有的香气、滋味充分发挥。农谚有云:“要想茶叶香,必须三道火。”这就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信阳毛尖茶。“细圆光直多白毫,香高味浓汤色绿。”一杯茶,一座城,信阳的名字与茶的香气就这样千年相连。试问还有哪座城市的人们,比整日浸润在茶香里的信阳人更滋润、更优雅呢?
信阳毛尖,美在其味。冲泡毛尖,汤水晶亮,色泽熠熠,汤色杏黄,湿润如玉。轻轻一咂,味道鲜爽,醇香回甘;慢慢细嚼,香高持久,滋味浓醇,回甘生津。醇爽之味,淡淡兮久而愈美,清甜之香,寂寂兮静而转悠。不知不觉间,满口雅逸,身心双清,神骨俱爽,恰如禅语所云:“不知今生何世? ”
茶圣陆羽曰:“茶艺精神以美、健、性、伦见长。美,美律也;健,健康也;性,养性也;伦,伦理也。”信阳毛尖,形、色、香、味,功效皆美,美在于观,美在于赏,美在于闻,美在于品,美在于保健,五美俱全,岂不美哉!
更多有关信阳毛尖、信阳毛尖茶的资讯请关注:http://www.shihega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