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别山的怀抱里,有一座并不算知名的小城,却有着“江南北国,北国江南”的美誉。在这里,河渠纵横,塘堰密布,明明脚下是中原黄土,眼前却演绎着温婉的梦里水乡。它传承千年,缔造了独特的豫风楚韵;它秀美舒适。
俗话说:“一方水土,养一方人”。山川涓秀,流水潺潺,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,成就了信阳儿女的独特气质:比南方人多了分爽朗,比北方人多了分细腻。
和信阳人聊信阳,他可能会畅快地跟你谈历史,谈文化,谈美食,但你若让他推荐点儿特产,他一定会无比坚定的告诉你:信阳毛尖!
信阳的茶好,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。有道是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信阳甘冽纯净的山水,为茶提供了优质的栖息之地。
凭此天时地利,自古以来,信阳都是茶叶的主要产区。
早在以茶为饮初兴的唐朝,茶圣陆羽为了完成其历史上首部茶叶专著《茶经》,就曾亲往舒州、南下黄州,北上寿州详细考察,并最终以淮南茶作为简明品定。
到了北宋年间,对品茗颇有建树的苏东坡更是在信阳茶山的云雾环绕之间,由衷感慨:淮南茶,信阳第一!
信阳人生活中离不开茶,对毛尖的爱,更是刻在骨子里的。
清晨,冲一泡毛尖,看着嫩绿在杯中慢慢由舒展到绽开,从慵懒到悠然,好似山水美景跃然于眼前,整个人也跟着从混沌中苏醒。
待到茶温,含上那么一口,顷刻间口齿之间茶香泛滥,其韵却醇香浓郁。
茶汤落肚,伴着喉底的滋润,舌底也泛起的阵阵回甘,于口腔之中回旋荡漾,沁人心脾。平淡无奇的寻常日子,有了这杯茶,明媚而更鲜活。
日间,一抹幽香伴着新芽的沉浮,冲去浮躁,也沉淀了安然,品的是茶,却寻得了心神的栖息,让人顿感清澈通透!缀一口茶汤,初饮虽有淡淡的苦涩,顷后却甘甜浮现,久久萦绕,落隐落现。
想来浮生若茶,本就甘苦参半,有了这悠悠茶香,人静了,心也就清了。饮一杯清茶,悟百味人生。
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,三碗搜枯肠,惟有文字五千卷,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,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,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说的就是信阳毛尖!
“待客奉毛尖,礼以茶为先”是信阳人的一种信仰。一撮新绿嫩芽,一抹沁人心脾的茶香,一杯鲜亮的茶汤,鲜爽甘活的清新,让人回味盘旋。在信阳人家做客,因为一杯茶,每一次到访都变成了一次鲜活犒劳身心的体验,让人如沐春风。
至于冲泡毛尖,信阳人实在没有太多的讲究,不过就是有茶有水就有茶水。总之,一句话,有毛尖茶,这一天过的就舒服!
早在乾隆年间,品春茗就成了每年春暖花开时节不可错过的珍贵体验。朋友圈就如同宋人的“斗茶”一般开始陆续有人晒出当年的新茶,西湖龙井、洞庭碧螺春、安吉白茶、太平猴魁、黄山毛峰......一杯清茶,装下的却是一个春天。
信阳毛尖也不例外!明代许次纾在《茶疏》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:“清明太早,立夏太迟,谷雨前后,其时适中”。
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(清明前采摘的茶)那么细嫩,但由于这时气温高,芽叶生长相对较快,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,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!漫山遍野的茶树,茶农们从早到晚,每天要弯腰上万次,才能每日摘得几斤芽。
温茶回来,还要再经炒茶杀青整形,一杯清茶,背后凝聚着信阳人的淳朴辛劳和对大山的仰望。对于信阳人,毛尖不仅仅是茶,更是一份寄托与希望。
浉河港官网www.shihegang.com 推荐这款信阳毛尖,正从产地,茶园直采,茶山位于海拔400米以上的生态茶园,云雾飘渺,空气清新。
这款毛尖!产自信阳毛尖原产区浉河港,不仅肥厚多毫,滋味也更加清醇,属于信阳毛尖中的上品,人工采摘雨前嫩芽,传统手工炒茶,经久耐泡!一起泡一杯信阳毛尖,一起卸掉沉闷,忘记纷杂,感受春风十里,细嗅草木芬香。
望着杯中的茶汤如画,感受口中的余韵回甘,此时想起了林语堂先生说:“ 只要有一壶茶,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