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信阳毛尖,当然是鼎鼎有名,但是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,基本每天街道,只要有人聚集居住,就会有茶叶店的存在。很多人说茶叶是一个暴利行业,开始我也这么认为,一斤茶叶挣几十到几百,还可以常年保鲜,风险并不高,真的非常适合创业选择。但是进入后,才发现,茶叶行业的竞争真的到了白热化的阶段。说个笑话,批发商:“老板,你要茶叶吗?要的话,只要你开金口,我马上给你送来,卖多少算多少,卖不完你还给我,年底结账!”这可真不是笑话,只要你有销量,真的可以!
茶叶行业是一个熟人生意,又是一个时间生意,最主要的它是一个礼品生意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反正我的朋友来拿茶,只要是自己喝,我从来不会推荐超过300一斤的茶叶,其中道理,相信都能体会。没有人脉,没有礼品茶,茶叶店是挣不到钱的。当然,大品牌除外,当然,大品牌的广告投入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。
为了利润,于是,市场上的外地毛尖出现了,而且越来越多,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。四川毛尖,一般带礼盒装400一盒,如果是信阳浉河港的同品质茶,低于600是不能卖的,可能这个还不能说明问题。那么同等300价位的比较呢?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,秒杀!(茶龄5年内的茶友,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,基本是分辨不出来外地茶的,而且还有很多客户会觉得外地茶口感更好。)
信阳毛尖市面上的外地茶主要以湖北地区和四川地区为主。第一,先来说一下这些茶能不能喝?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,我觉得能喝。拿四川来说,四川蒙顶山地区有中国最早种茶的茶叶基地,眉山地区茶叶产量很高(福鼎大白毫,乌牛早等品种品种在四川大面积种植),制茶大厂特别多。四川春茶多早于信阳地区一个月,早先都是信阳地区制茶高手赶赴四川,以信阳毛尖的完整工艺加工,在工艺相同,品种相同的情况下,做的毛尖品质是符合引用标准的。至于农药残留,因为四川茶是一年365天基本要采250天,所以农药残留可能很少(因为打药人工成本更高),化肥残留,我觉得肯定会有,但主要是叶面肥等植物生长激素,以各种大棚蔬菜广泛应用并无副作用报道,个人认为应该不会危害人体健康。但是用化肥催出来的茶,和自然生长的茶,口感还是差异很大的,品多了,基本入口都可以分辨出来。
第二,外地茶能否算信阳毛尖?因为采用相同的茶种,相同的制作工艺,很多人认为外地茶也可以算信阳毛尖。但是我个人认为,外地茶不管做的再标准,都是不能算信阳毛尖的。因为从产地上来说,信阳毛尖算一个地域保护标志产品,只有信阳地区的茶叶才能称为信阳毛尖,比如谭家河和浉河区的毛尖,商城的金刚碧绿,固始的仰天雪绿,很多特点都是不同的,但是使用信阳毛尖的商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那么外地茶如果当做信阳毛尖来卖,那么肯定就是一种知假卖假的行为。
信阳毛尖这几年的下坡路,和信阳当地某知名品牌推广“小浑淡”绝对有着很大的关系,现在的主流信阳毛尖和之前世博会获奖的信阳毛尖,根本是不同的茶。正是浑汤茶的崛起,让传统工艺走向没落,过分的追求单芽,让获奖的工艺走向衰败。为了浑而制浑,不是舍本逐末吗?茶最终还是要喝的,信阳毛尖的白毫,是老茶种一种独特的美,而不是现在“大白毫,小白毫”的毛,更不是为了浑而过度揉练的工艺。我个人既不是“清派”,也不是“浑派”。但是现在清汤茶茶质更好是不争的事实,“清汤茶”的主流市场是客户买来自己喝,“浑汤茶”的主流市场是送礼。
“铁观音”的悲剧难道不能给信阳毛尖一个当头棒喝吗?一个添加香精的谣言,让铁观音的市场起码跌下了7成,现在也看不到重新崛起的希望。“小浑淡”的信阳毛尖,似乎比“铁观音”更容易被谣言迷惑,喝都不用,看便信了。真的不希望看到那一天,但是或许那一天就是明天。
“小混淡”把条形推向市场,才给了外地茶仿制的可能。现在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,信阳当地茶厂价格,品质都无优势备受打击。越来越多的信阳好师傅,到外地制茶,此消彼长,形势只会越来越差。
作为信阳毛尖行业里最底层的人,在茶叶行业我个人没有任何话语权的,所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信阳小茶农的个人思考和担忧。我相信制定规则的人,必定也能看清。自媒体发达的时代,总有人会揭露,总有人会让它上热门。或许那些领导,有他们的眼光,我等p民,瞎操心罢了。
我个人卖本地茶,也卖外地茶,但是我会和客户明说。当然,也有很多客户指明要外地茶,不能改变行业,做好自己,良心过得去就行。另外我会坚持做本地高山茶,条形杂乱,茶香四溢,口感一流的清汤高山茶。无法仿制的高山茶,只要它还有人需要,我们就不会放弃它。